|
大寒節氣:積精凝神,防寒保暖1月20日起進入大寒節氣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后一個節氣 祖國醫學認為冬三月 是積精凝神,封藏進補的好時機 注意防寒保暖 《授時通考·天時》引《三禮義宗》曰:“寒氣之逆極,故謂大寒”,顧名思義,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。所以,大寒時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。起居仍應順應冬季閉藏的特點,早睡晚起。早睡是為了養陽氣,晚起是為了養陰氣。大寒節氣可以通過曬太陽的方式帶動體內的陽氣,尤其是人的頭、背部要多曬。頭是陽氣聚集的地方,但要避免灼傷眼睛。 防心腦血管和呼吸道疾病 大寒時期最需要預防的是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,早晨、傍晚盡量不要外出,即使外出一定要注意保暖。出門建議戴帽子、戴圍巾并穿立領衣服,使頭頸部保暖,不僅能擋住寒風,也能防止頭頸部的血管因受寒而收縮,對頭痛、感冒、頸椎病等疾病的預防有一定作用。另外,晚上最好不要洗頭,洗完頭也應立刻用毛巾擦干或用吹風機吹干。手腳的保暖也很重要,可在睡前以熱水泡腳,加速血液運行,改善睡眠質量。 補充水分和調節室內溫度 大寒時節也是最干燥的節氣,所以要多喝水,補充體內水分,除了補充自己身體的水分之外,室內也要保持正常的濕度,可以通過加濕器等調節室內濕度,防止干燥。 飲食宜進補為主,減咸增苦 大寒期間飲食宜進補為主,應攝取一些脂類熱性食品,例如羊肉等,并配合藥膳適當進補,大寒也是由冬到春的過渡時期,飲食起居應順應季節的變化做一些調整。滋膩進補的食物量應逐漸減少,而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宜適當增加,以適應春天萬物的升發。日常飲食中具有辛溫發散的食品有生姜、大蔥、花椒、辣椒、紫蘇葉、桂皮等。 養生飲食宜減咸增苦以養心氣。咸味入腎,苦味入心,從五行學說來說,咸勝苦,腎水克心火。若咸味吃得過多,會使本就偏亢的腎水更亢,而傷及心陽。飲食原則是宜溫熱柔軟,不僅是口感溫熱,食物的性質也要溫熱,可以起到健脾、暖胃、補腎的作用。 運動強度不宜過分強烈 大寒時期運動應避免在低溫的環境中進行,可以選擇在室內運動,如果想在室外運動盡量選擇在太陽出來后,氣溫相對暖和的情況下進行。運動強度也不要過分劇烈,冬天運動切忌出汗,出汗時毛孔張開,寒氣侵入體內,極易引起風寒,反而得不償失。可以選擇散步、慢跑、做八段錦、打太極拳等。
|